2019/02/21 10:35
从亚洲外围来看,从未来10年回看,事态走势或有明显痕迹。若然选择了商业与文艺,主线可以挖掘。
(1)
本土情况,领导潮流的人,现在这班50岁左右的当过管理干部的人,几乎都千多到几千万的现金流,也不缺房子。这段时间他们保稳定,保过渡。绝对对来说,他们当然是社会强大关系的维护者、得利者、收佣者。
简单推理未来10年,这些资本只流入消费市场、国际旅游市场,高端医疗市场。
其一,他们不会轻易花钱,除非是自己小孩教育等。
其二,他们求稳!他们尽可能的用关系来增值、作投资。如果说他们积极的一面,就是敏感嗅觉,希望“遇到有操盘能力的人”结合自己的有价值社会关系,相伴再下几城!
未来10年的社会,充满暗力场!
整个氛围,保守多多!
(2)
1998年,后台湾岛,后韩国,后日本时代,都这样。
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科技创新,没有大胆的文艺。
作为潮流更迭,大家都是看表面功夫。
如果有,就是饮食创新,中产文化跟几波,旅游,疗养一下。
国内流通与配送,食品配送,物流中心的服务,信息集成,信息娱乐,有一波。
国际贸易,须要占有强力资源IP。同时结合第三方资本。
(3)
不太相信2014年突然翻倍的房产。这个呈现,估计没有发酵完毕。后期事态,会回到真实的形状,自然对社会会构成一定的冲击。本土颓势,没有积极的人、先锋大咖来力挽狂澜。或者说,势头就是挽不了。
再者,亚洲外围的回暖,整个能量场也不会无端的停留在本土。
(4)
世界刚需不变。但数据的辩证,或西方智囊的大数据分析,如果“中美、中欧盟”之间的贸易有下跌,那么影响有多深?
这个难题,恰恰是我航运物流从业多年的嗅觉视界。
(5)
粤港澳大湾区的提法,是基于100年的趋势,运用了聚焦法,没有错。但现实是,割裂得厉害,每个区域都有“小算盘”,必须遵循发酵的过程。
当然不乐观!
但就7000万的大湾区能量表,整个广东是市场化,广州纯天然,可以升级。
(6)
商业没有多新。套路出尽。这是新青年比较郁闷的胡同里。今日头条,能够在几座资本网络大户里,走出来,堪称技术与青春的奇迹!
大胆的土豪,异国跨国游玩,借助“亚洲新金融结盟”的杠杠平台。诸如新加坡的金融,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,更大的取信程度,更大的灵活服务。
---推理,新亚洲海洋格局属于中国,新亚洲金融渗透属于新加坡。
文艺是呼唤新的出现,但主流的管理者,没有带真爱来承受,也来不及品味。
未来10年的社会文艺,看不到好东西。人们唠唠叨叨,一年一年过去。大家关门在“一个番薯20种烹调方法”的慢节奏生活,呼唤不出大的概念!
如果有,就是全球观念、科技个性的观念、亚热带无国家的植物系作家的观念。
(7)
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超过1.4万亿美元,超过印尼,是泰国的2倍多,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三倍,是越南的6倍多。就整个南太平洋而言,大湾区广州香港国际机场抵达新加坡5个小时。也就是说,在广州5个小时的空航商务范围圈,整个东南亚多国的交流变得很相当方便。
大潮流,吻合本土企业家的东南亚投资想象力与先锋行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