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9/06 14:48
(一)
中国大市场,需求的确很大。
大到足够给各省各地(其实就是几个城市)操盘精英来发挥!
但即使是新项目,也多在1~3年里面被挤掉利润。因为多头在做,渠道摩擦高频,竞争压力很大。2012年到现在,举例,从高端红木,到中等刺猬紫檀,到普通橡胶木,唰一边,利润微乎又微。
操盘要面对四个情况:1)利润低,2)垫款,3)进入周期长 4)行情波动煎熬
今天的进口纸张,到腰果,到木薯淀粉,到咖啡豆,到鱼粉,
都很多大神在操盘、在守候。
进口海鲜,如单体项目的加拿大波龙,也不少精英在操盘。
进口牛皮,全球原料价下降。但市场萎缩,不见得销售份额变大
进口马铃薯淀粉,因欧洲2018年失收,现国际原料涨价,不见得有足够货源。
局部市场走向,有些微变势。
(二)
操盘者,都在等待行情上行的节奏。
塑料,橡胶行情,五金矿,这几年进口资本雄心啵啵,奈何这几年工业需求萎缩
2017年以来的进口水果行情,一般般。(随着消费提高,马来高端榴莲走好)
2017年以来的进口海鲜行情,可以的。(随着打击走私,一些海参行情走好)
2017年—2019年的进口牛肉行情,可以的
2019年春节前后的进口猪肉肉行情,填补国内猪瘟影响,很可以
(三)
细化2019年的进口市场机制氛围,6个特点
1)进口电商,进口食材食品,进口淘宝,,,操作常态化
2)政策流程的信息开通、操作方案的门槛变低。进口大方向落地化
3)大流通进口商品,相当丰富,
4)从客户性质看,上市公司集中采购,20~35岁新生代采购,
外商直接送抵中国,国企改制下的外包采购,大宗行业的亿级合同定向采
购,国际行李搬家,
5)中国内地,直接开干! 中国内地的全球询盘、还盘、出国现场考察、决定开信用 证的周期,或部分素质,能超越日本株式会社的当年的节奏。不再,不太依赖香港、台岛、新加坡等“专业操盘”流程。当然,国际三方协作、多方协作是需要的。
6)大资本,2016年就开始入局,2019年如火如荼。广东大湾区、江浙沪的资本产能国际输出交换的大动脉氛围!
A各资源行业的巨头,一直谋求相对垄断的资源控制。包括国字头的公司,马云们,京东们,网易们,,,等等
B一些流通服务的准上市公司,极需要打包进口项目的数据
C富余的国内工业资本,因为工业收缩,也只能跟随尝试下进口大流通产业
D中国口岸城市的“地税”“就业”诉求,乐意选择深耕进口大流通的专项批发城,产城结合,产融结合。
(四)站在“新加坡”看中国进口大流通。(经典的操盘结构)
新加坡国际贸易商的风格:
其一买卖立场的中立,将A国资源,卖给B国,合同干净利索,国际诉讼方便;
其二是容易获得A国家资源供应的总代理权;
其三开具大额信用证的便利与成本比较低(新加坡银行的融资成本,相对很低)
新加坡贸易商操作大宗商品进口,可使用很多金融工具,用循环信用证,背对背信用证,远期信用证,新加坡的第三方融资平台,担保平台,期货对冲平台,可以便利的解决很多问题。
==》套用简约的结构分解,新加坡有便利货源、有便利资本,跟中方洽谈,可以便利的开出CIF深圳广州上海的合作条款。
(五)中国进口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两个明显变化!
1)进口采购的银行授信信用证、对外全额开信用证、上下游担保的供应链信用证,以解决进口环节的购买条款。传统小菜思路。
货物抵达中国港口后,进口方自行仓储,走传统批发经销。------》也可以全数交给“京东仓”,走极速电商。
2)货交“京东仓“,这是新常态,电商流行时。
进口方,与京东电商平台运营方,大概率是甲方与乙方的上下游关系。基于“电商仓库”限制级30天左右回款时间,这个环节,进口商品从“港口/进口商仓库”到“电商仓库”需要第三方金融服务,回归到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环节。
这个环节,大有作为。目前多数的2018年之后的圈层电商平台,最需要进口商品的“国内供应链金融”服务。(END)